下樓梯—《小丑》
爬樓梯的時候通常都比下樓梯還要喘,還要更容易疲憊,爬得越高就越喘,還會喘不過氣;下樓梯相對輕鬆許多,好像沒有負擔,但因為重力的關係,以及膝蓋彎曲的方式,下樓梯造成膝蓋受傷的嚴重性,會比爬樓梯還要更大,不過上下樓梯跟《小丑》有什麼關係?
《小丑》的主角亞瑟是一位被生活、被社會擠壓嘲弄的邊緣人,在這個偌大的城市裡,他的悲傷無處安放,全都累積在他黑洞般的內心,而這個世界輕輕地推,不斷地推,讓他無止盡的狂笑開始迴盪在高譚市,從此變得震耳欲聾。亞瑟的遭遇就像爬樓梯一樣,他爬得越高,累積壓力就越大(電影裡還特地讓他爬了兩次),大到他已經無法喘氣,但是這些難以排解的痛苦最終仍需要一個出口,一個殘暴無情……卻又令人感慨同情的出口。
當電影裡第三次出現樓梯的場景,他已經脫胎換骨,穿上全新的大紅西裝,用他最激動、熱情、賣力的舞姿一步步躍下樓梯,這時的他完全不在乎那些傷害過他的人事物,還有長年的病症,就像下樓梯根本不會在意膝蓋是否會受傷,這些傷害只是成為他撕裂自己、掏空自己、最終重新建構自己的恐怖養分,他深覺痛苦,卻細細品嘗,從控制不笑,到放聲大笑,這個轉變完整而厚實,因為他被看見了、受到重視了,他用最極端的方法帶給世人「真正的快樂」了。
《小丑》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它就只用一個主線,鉅細靡遺刻劃亞瑟這角色刻到出血,而且果斷不走商業路線,一位原作是超級英雄故事中的反派人物,在電影裡卻一點都沒有超級英雄/反派的色彩,它無比黑暗卻也極其真實,亞瑟的遭遇,彷彿是不斷割在我們身上的傷痕,讓我們明明舒服坐著觀賞卻跟他一起喘不過氣、心裡越來越壓抑,讓自己難過的經歷也突然跟隨電影相映著。
而亞瑟為何能夠如此令人動容?除了劇本夠犀利之外,還因為演員瓦昆菲尼克斯本來就哀傷的眼神裡,賦予亞瑟發出更多令人無法招架的悲鳴,精準到位的神演技,連皺紋、喉嚨、嘴角、眉毛都在演戲,還有什麼好挑剔?真要說的話,就是他即使畫上小丑妝,依舊帥到連我都只好戀愛了,那個氣場、那個氣質、那個姿態,尤其第三次在樓梯上的勁舞,必定成為影史上的經典橋段。
《小丑》的格局小,是為了無限放大亞瑟的哀傷,也許編導可以加深貧富差距的對立感,或是描寫更多小人物的辛酸來堆疊情感,但何必呢?光是亞瑟一個人還不夠慘嗎?《小丑》的暴力,不只在告誡大家,暴力永遠只會產生更多暴力,也是導演陶德菲利普斯希望可以反過來呼籲,對生活周遭的人們多一份關心與良善,也許世界會更好。
因此《小丑》其實很溫柔,在鮮豔飽和的影像裡,雖然充斥無數仇視社會、道德破壞、人性瓦解的批判,但彷彿又能從中微微感受到亞瑟帶給社會的一絲光明,讓大家有一個看清世界的機會,儘管這份柔情充滿暴力又傷膝蓋。
【影評粉絲頁已創立,歡迎按讚分享,謝謝!】
臉書、Instagram 可搜尋:彼得葉 Peteryeh
https://www.facebook.com/peteryehsfilm
https://www.instagram.com/peteryeh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