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erTony專欄 / 從2016的三部韓國電影探討人性三大層面

2016/10/24|
by Rocker Tony
文/ Rocker Tony

韓國電影在今年可以說是大獲全勝,無論是在坎城影展上的好評不斷,又或是票房佳績的締造。韓國電影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穩住了票房及口碑的兩項保證。但不如一般好萊塢的電影爽片,韓國電影在爽之餘探討著更多人生哲理,當然大家一定最不陌生的肯定是現在正發燒的《屍速列車》,但除了《屍速列車》外,今年依舊有兩部非常傑出的韓國電影在台灣上映,雖然票房都沒有《屍速列車》來的出色但是電影所要引發人去省思的卻也不會遜於《屍速列車》。

the-handmaiden_still_045

《下女的誘惑》:欲望

「欲望是成功的動力,也是失敗的助力。」


《下女的誘惑》是導演卜贊郁繼《復仇》之後又一個震撼坎城影展的傑出作品。卜贊郁導演以一貫擅長的人性內心做描繪,這次不是探討現代做背景,而是以朝鮮日治時期為背景,探討更多人性面對高富權力的妥協與渴望。

在《下女的誘惑》中,每個人各懷鬼胎,都有一個最初的目的。淑姬(金泰璃飾)一心想要好好幹完這一票,拿著大把的錢,離開這個地方。處心積慮的藤原伯爵(河正宇飾)想要利用淑姬得到秀子的財產,但途中又不妨想要藉此得到秀子的芳心。萬眾之矢的秀子(金敏喜飾)在看似成為大家的囊中之物時,卻利用自己的真性情,換來所有他想要的東西。「目的」就是「欲望」。

對於金錢的欲望,而秀子的叔父(趙震雄飾)以及他的那群變態朋友,看似端莊紳士,看似無所行動,但藉由這樣的行為來滿足他們心中的那點空虛,實實在在成為本片核心的「欲望」。他們擅長偽裝自己的欲望,把他們合法化、合理化,甚至讓外人覺得一切都是高貴神聖的。當淑姬踏進書房時,叔父大聲的喊了一聲:「蛇是無知的界線!」看似不讓這位不識字的野孩子踏進這個神聖的殿堂,這也象徵著知識份子自認為高尚的從事一些低級又自以為是的行為。

片中平鋪直述的描繪所有角色的立場,導演準確的利用觀眾的角度,布置著每一個細節的懸疑點,在平穩的故事架構中,不時展現出驚人又震撼人心的發展。利用三部的編排方式,分成現在、過去、未來的三個敘述主軸,讓觀眾驚喜連連的發現前一部所埋下的伏筆與安排。《下女的誘惑》是一部探索人性欲望以及挑逗觀眾思緒的完美結合之作。

15561-1471864894

《哭聲》:信仰

「堅己所信,棄其所言。」


信仰,一直是一個人們眾說紛紜無正解的真理。這裡所說的信仰不單單只是宗教的信仰,對於一件事物的相信與否,也是這裡所代表的信仰。電影《哭聲》完美的運用觀眾的無知以及第三人稱的視角,呈現出超越常理所能理解的事件,讓觀眾在整部電影去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但卻在最後自己打了自己一個大大的巴掌,卻還是無法知道事情的真相。整部電影的精隨:「當你相信什麼,別人說再多,也不會改變你的想法。」

信仰雖然是一個精神支柱,但同時卻在無形之中成為駭人怪物。當你太過於相信一件事時,你可能會失去真正的客觀與理性。拿同性戀做例子,有些人認為同性戀是一個罪惡的行為,你對於你所信任的事物,去否定了其他事物的正當性。雙方都有自己的立場與想法,最好的答案就是給予彼此尊重,互不傷害互不影響做為人的基本權益就好。但在《哭聲》裡卻不然,導演試圖把這個最簡單不過得到裡打進人的深層內心,不禁讓你再離開電影院的起碼一個月,都會突然想電影當中的是非,去思考自己相信的是甚麼。

鍾久(郭度沅飾)代表著觀眾的立場,去審視這些發生在村落裡的離奇案件。當一開始自己身為一個旁觀者時,心中產生了疑問,當事情發生在自己女兒身上時,他得做出抉擇,得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在從從當事人的現身說法之後,真相更顯得撲朔迷離,加上導演巧妙又故意利用觀眾心態的角度去進行剪輯及說故事的次序,讓觀眾更加一頭霧水,一直推翻自己最初所信任的。但現實之中,我們卻往往無法那麼容易的推翻自己所相信的。

《哭聲》探討的不是宗教議題,而是利用宗教這個對於信仰最直接的題材,去審視人們對於「相信」以及「不相信」一件事的判斷到底是依據什麼,讓我們自己從觀影過程中打自己一棒,無非是製造電影娛樂,也成功在觀眾的心中留下最後的問號,去選擇自己所相信的真相。

maxresdefault

《屍速列車》:自私

「懂得照顧別人卻不懂得照顧自己是無私;懂得照顧自己卻不會照顧別人是自私」


有史以來台灣最賣座也最熱門的韓片無非是《屍速列車》莫屬。這部電影所探討的人性問題,也已被許多人提出來探討過了。於是就用《屍速列車》來為這篇文章做個總結─「人」。

回歸到問題的最本身─「人」,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但這樣的聰明卻讓人發展成一種人吃人的社會。因為自己的「欲望」去剝奪其他人的權利,歷史上的君主制度都是這樣;因為自己的「信仰」而去迫害他人所信仰的,像是文化大革命、希特勒屠殺猶太人…。這些無非都是因為自私所產生的,人的欲望與信仰,成為人類可以自私合理化。

電影中的人性刻劃以主角們的角度去描繪,讓觀眾對於營運長的角色嗤之以鼻,但如果今天也是那節車廂的意願,你會那麼放心跟主角們一起在同一節車廂嗎?樂生療養院就是一個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當時日治時期人們覺得痲瘋病是一個傳染病,害怕與痲瘋病患者當鄰居,害怕身邊有這樣的人存在,使得當時家裡如果有痲瘋病患者都不敢讓他出門,更不敢讓鄰居知道自己家中有痲瘋病患者。人們的無知造就了恐懼,人們的恐懼合理化了自私,把這群患者關在與世隔絕的療養院裡。當人們發現自己的無知後,誰來賠償他們這麼多年來的自由及權益呢?

這三部作品可以說是今年韓國最傑出也最執導人心的作品。從《下女的誘惑》中的美感拍攝以及人物描繪,表現出人們追求心中理想的貪婪與自私;從《哭聲》中把人類長久以來引以為傲的信仰描寫得不堪一擊;從《屍速列車》中世界危機,描寫人類的渺小,不只是面對災難的渺小,以及人們心中的狹小。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