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
登入
(請輸入正確Email格式)
(請輸入正確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登入
如果您還未加入會員,您可以:
註冊會員
以Facebook帳號登入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Email,系統會將密碼寄送至您的信箱:
(請輸入正確Email格式)
送出
我的電影牆
取消
完成
close
會員登入/註冊
新聞
影音
論壇
關於
隱私&條款
聯絡
新聞
影音
論壇
會員登入
|
|
[新聞] 為紀念已故策展人2017年釜山影展將設立「金智奭」獎
2017/09/05|新聞快訊
by
JeanLin
追蹤
文/Jean
2017 年第 22 屆釜山國際影展即將在 10 月中展開,除了已經釋出由資深藝術家鄭相和繪製的
主視覺海報
、唯一競賽單元
「新潮流」入選片單
之外,釜山影展日前再宣布,為紀念已故策展人金智奭(Kim Ji-Seok),將以他的名字從今年開始設立新獎項。
金智奭是釜山影展的創始成員之一,與創辦人金東虎(Kim Dong-Ho)、前主席李庸觀(Lee Yong-kwan)、前副主席 Jay Jeon 被稱為是「釜山國際影展四大巨頭」,對於形塑釜山影展的樣貌與影響力可說是功不可沒。而金智奭更是相當致力於推動亞洲電影、發掘優秀亞洲影人,才在去年 6 月被任命為副主席,今年 5 月卻在坎城影展期間心臟病發驟逝,享年 57 歲。
而從今年開始新設立的金智奭獎也是為了要鼓勵亞洲電影,將以在「亞洲電影視窗」(A Window on Asian Cinema)單元放映的作品選出得獎者。大約會有 10 部世界首映作品被選為入圍者,並交由評審團選出兩部作品作為首屆金智奭獎得主,得獎者更可以獲得 1 萬美元的獎金。評審團成員包括英國影評人湯尼萊恩(Tony Ryan)、美國影評人達西帕凱(Darcy Paquet)、印尼導演嘎林努戈羅和(Garin Nugroho)。
22nd BIFF
2017 BIFF
金智奭
Kim Ji-Seok
相關新聞
[新聞] 2017年釜山影展新潮流競賽單元與首屆金智奭獎得獎作品出爐
[新聞] 2017年釜山影展新潮流競賽單元與首屆金智奭獎得獎作品出爐
[釜山] 透過演戲探索自我!專訪短片《謎絲》女主角柯佳嬿
[新聞] 2017釜山國際影展片單(二):亞洲電影之窗-台灣、日本
[新聞] 2017釜山國際影展片單(二):亞洲電影之窗-台灣、日本
[新聞] 2017釜山國際影展片單(一):亞洲電影之窗-金智奭獎
[新聞] 2017釜山國際影展片單(一):亞洲電影之窗-金智奭獎
[新聞] 張艾嘉執導新作《相愛相親》榮登2017釜山影展閉幕片!多部台灣電影前進亞洲電影之窗單元
[新聞] 張艾嘉執導新作《相愛相親》榮登2017釜山影展閉幕片!多部台灣電影前進亞洲電影之窗單元
[新聞] 為紀念已故策展人2017年釜山影展將設立「金智奭」獎
[新聞] 公視新創電影《最後的詩句》入選釜山影展唯一競賽「新潮流」單元
[新聞] 公視新創電影《最後的詩句》入選釜山影展唯一競賽「新潮流」單元
[新聞] 2017年釜山影展主視覺海報出爐
[新聞] 2017年釜山影展主視覺海報出爐
留言區
您需要
登入
或
加入會員
才能進行留言喔!
Hypesphere狂熱球電影資訊網
最新消息
獻給傳奇父母的一封情書 — 專訪《史提勒與米拉:未曾落幕》導演班史提勒
打造一趟追求極致藝術的道路 — 專訪《國寶》導演李相日
春浪音樂節最意想不到的跨域組合 — 張艾嘉與嚴俊傑分享《曖魅》裡的音樂鬼故事
華納兄弟探索集團宣布「待售中」 傳多位潛在買家蠢蠢欲動
「有時候創作就是一面鏡子,它會很誠實地照出你現在的狀態」 — 專訪《回魂計》男主角傅孟柏
伊莉莎白歐森:我不想要拍以串流平台為「終極目標」的作品
Hulu 將重開機經典美劇《越獄風雲》
「每一個女人,心裡頭都住著一個女孩。」 — 專訪《女孩》導演舒淇
伊森霍克談論女兒瑪雅霍克的職業發展:她不會理我怎麼想
基努李維透露當年他一到好萊塢就被要求改名:他們要我改成 KC 李維
北美機上盒系統 TiVo 正式退出數位錄影機(DVR)硬體市場
柔伊莎達娜希望能夠推出「阿凡達系列」紀錄片:讓我們有機會可以解釋動態捕捉的價值
總是透過角色不斷突破你對她的想像 — 專訪《泥娃娃》女主角蔡思韵
喬爾埃哲頓、費莉希蒂瓊斯主演 NETFLIX 獎季重要作品《火車大夢》釋出首支預告
美國電影協會強烈抨擊 Sora 2 造成的爭議:請 OpenAI 立即採取防範措施
雷利史考特認為好萊塢品質趨於低落:我們正被平庸淹沒
跟著角色一同深陷創作者的困境與自省 — 專訪《河鰻》導演朱駿騰
週末夜現場的搞笑影片進化成奇幻愛情電影 — 專訪《他年她日》導演龔兆平
壯麗台灣風景下的尋寶之旅 專訪《陌路兄弟》演員鳳小岳、納曜、葉全真
獨家專訪 | 從獨立精神走向主流片廠新舞台 專訪《創:戰神》葛莉塔李
熱門排行榜
更多新聞
Dammi專欄 / 《衡量一個人》:供需失衡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