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Sebox
「血腥冰淇淋三部曲」導演艾德格萊特(Edgar Wright)今年推出了全新作品《玩命再劫》(Baby Driver),以 3400 萬美金的製作預算,在全球拿下了超過 2.2 億美金的票房成績,電影在 IMDB 上獲得了 8/10 的成績,在爛番茄也有 93% 的新鮮度,觀眾評分 88%。艾德格萊特過去推出的《活人甡吃》(Shaun of the Dead)、《終棘警探》(Hot Fuzz)...等作品,都以相當有創意的方式展現了他的導演功力,更奠定了他獨特的電影美學。
日前 Youtuber Jack’s Movie Reviews 就針對他的新作《玩命再劫》製作了影像分析短片,從敘事的角度切入這部節奏鮮明的電影作品,其中也談到了音樂的使用在這部電影裡面所注入的力道,傑克認為愛德格在每一部電影都持續進步,不僅是在說故事的方式、人物角色的建立,或是故事中的衝突,而《玩命再劫》對傑克來說是艾德格處理的最好的一次創作。
電影主要可以被分類為兩種畫面,飛車追逐以及其他,傑克認為電影可以在飛車追逐的橋段中讓觀眾認識並了解電影中數量繁多的角色,這樣的作法相當強大,而傑克從劇本中發現艾德格能夠如此高明最主要的推力,就是音樂的使用。
以下有雷,請斟酌閱讀。
在電影開始到第一場搶劫結束,電影中的對話可以說是少之又少,然而音樂卻成為電影最主要的推進力,在電影開始的六分鐘內,唯一出現的對話就是警車的廣播系統。此外,觀眾一開始就可以感受到 Baby 這個角色與他所載的壞人們完全不同,他並不是像那些罪犯一樣的壞人,他喜歡享受音樂帶給他的樂趣,但也知道乖乖做好自己的本分。而我們看到他從來不仔細研究搶劫銀行的過程,也不喜歡暴力,他只是喜歡開車,而且他也開得很棒,這些訊息都透過影像傳達給觀眾,而非以台詞口語敘述。
傑克在分析這部電影的時候發現,艾德格透過影像搭建電影語言的時候,並沒有使用太奇怪的影像語法,反而是最基礎的影像結構,是從偉大的大衛格里菲斯(David Griffith)在執導《一個國家的誕生》(The Birth of a Nation)就開始使用的語法。然而,艾德格之所以被認為是相當有創意的導演,就是因為他並不死守這些電影公式的用途,而是以新的方式使用這些基本的影像語言,因為這些公式在電影拍攝中一定都合理且有用,但不一定是必須遵照的準則。
在第二次搶的過程中,觀眾從影像中可以理解的就是 Baby 的道德觀,他完全不支持暴力行為,我們看到他故意把車子往前開一點,不想看到搶劫的過程,而他在被飛車追逐的時候,利用開車的小技巧更救了警察一命。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他並不是完全受到控制的車手,他有他應該完成的任務,但在任務中他還是能夠控制一切的人。
除此之外,我們看到在飛車搶劫的過程中,多數的畫面都以快節奏的碎畫面剪接而成,但在他與戴柏拉談戀愛的幾場戲中,除了搖滾樂被換成了經典的情歌以外,畫面的移動與剪接也有相當不同的更動,較長的鏡頭配上優美的音樂,與飛車追逐的畫面形成激烈的對比,讓我們感受出一個他想要生活的世界,另一個則是他被迫生存的世界。
在影像的使用上,艾德格萊特相當聰明的讓觀眾跟著 Baby 一起置身事件其中,在搶劫的過程中,Baby 看到的東西觀眾就會看到,而 Baby 故意忽略或擋掉的畫面,觀眾跟著 Baby 的眼睛看、跟著他的耳朵聽。然而在故事中後段買槍枝的橋段中,這樣的鏡頭語言被打破,我們看到更多以其他角色為主要角色的鏡頭構製,這也意味著 Baby 的世界即將崩壞。
此外,在電影中的音樂使用並不單純只是搭配節奏,隨著角色們跟著歌曲一起哼唱,我們可以感受到歌詞的意境就是在形容 Baby,而這樣的設定貫穿了整部電影,也是之所以這部作品會獲得如此高評價的原因之一。快來看看這支有趣的解析影片,看完後再二刷《玩命再劫》,或許會有更多有趣的收穫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