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可能是 2025 年最讓人驚喜的迷你影集,不但以 4 集極為精準的篇幅論述了一個青少年謀殺案引發的當代社會問題,技術上更以一鏡到底的手法,帶領著觀眾一步步進入到事情的核心,在本週頒發的黃金時段艾美獎當中,更是拿下了迷你影集中的最佳影集、最佳男主角、男配角、女配角獎;上個月該劇的主創之一傑克索恩(Jack Thorne)接受了 The Playlist 的專訪,談到了《混沌少年時》的開創起源、發展過程與延伸的議題影響。
The Playlist:Plan B 是來找你還是找史蒂芬葛拉漢(另一位主創,同時也是該劇的男主角)開創這個迷你影集的?
傑克索恩:不,他們是來找菲爾(Philip Barantini,該劇導演),因為《餐廳失控夜》(Boiling Point),他們問菲爾,「你們有沒有辦法把這個東西搬到電影上?就你跟史蒂芬,畢竟你們是黃金組合,我們愛死你們了。」然後史蒂芬跟菲爾聊了一下,馬上開始制定計劃。基本上這就是一切的起點,然後很幸運的,史蒂芬願意跟我一起合作,他打了通電話給我,問我可不可以撰寫劇本,打算把編劇工作全部都交給我,然後我問他,「如果我們一起寫如何?」這就是我們一起編劇的起點,我們之前合作過五部作品,不過我都是編劇,他都是演員,或是有時候我們是製作人,不過這是他第一次說,「好吧,我來跟你一起動筆。」
The Playlist:故事上當時就有想法了嗎?
傑克索恩:是,他想討論持刀犯罪。他有一個想法,同時思考一鏡到底的手法是否可以來探討持刀犯罪這件事,他腦中有非常多各式各樣的點子,全部都有跟我分享,然後我們開始琢磨、研究各種可能。
他有兩條規則,第一,他希望是一鏡到底,我說,「沒問題,我喜歡一鏡到底,我也喜歡你們在《餐廳失控夜》做的嘗試,所以,算我一份。」再來,他不想要把罪怪在家長身上,關於這點,比起一鏡到底,我們確實更難達成共識,因為你並不是在處理一個顯而易見的答案,而顯然他是對的。最後,他以史蒂芬向來會挑戰的方式不斷地提出挑戰,同時最為演員,他也不斷地挑戰自己,然後我們就開始著手工作。首先當然是思考傑米這個角色形狀,開始打造他複雜同時混亂的內心,然後再來討論教育體制、討論他的家庭教育、討論他的交友情況,最後再來討論他手機都在看什麼樣的東西。
很長的時間,我的腦袋都在鍵盤上,心想著,「這我過不去!」然後我合作的夥伴、年輕又有才華的瑪瑞拉強森(Mariella Johnson),跟我說,「我覺得你應該觀察非自願單身文化。」我聽過這文化,也聽過男性圈(Manosphere),但這並不是我平常會關注的議題。然後,當我開始研究這一切之後,我看到了一個統計數據,80% 的女性會被 20% 的男性吸引,我心想,如果我 13 歲的時候,有人跟我說,正常的生活根本無法實現,因為女性永遠不會覺得你有吸引力,我會覺得,好,這一切都合理了起來,突然間,我找到了可以切入的點,我並不是說傑米完全是男性圈或非自願單身文化下的產物,而是突然間,它成了拼圖的最後一塊,讓我對整個故事有了概念。
《混沌少年時》以一場凶殺案揭開序幕。
全劇四集的概念是怎麼來的?有沒有更長的版本?或是更短的版本?
傑克索恩:你知道嗎?我想史蒂芬一開始就這麼說了,他說「四個一小時。」史蒂芬跟我在英國這邊拍過很多四集一小時規模的作品,對我們來說其實相當正常,同時,這也是我們熟悉的篇幅,我們一開始其實是幫另一間串流撰寫這個故事,不過他們有他們製作的流程,我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停滯的狀態,完全沒有進展。
後來我知道菲爾與史蒂芬那個夏天有一個空擋,當時快到 10 月了,我記得我打給史蒂芬跟他說,我要開始寫第二集跟第三集了,因為我不喜歡這樣等下去,我相信這個項目,我也相信它會成真,史蒂芬跟我說,「好,來吧!」然後我們一起寫了那兩集,同時那個串流平台拒絕了我們,我們得以拿三集劇本去找 NETFLIX,大概是一月的時候吧,然後他們說,「好,來做吧!」最後一切終於上了軌道。
The Playlist:那個放棄這個案子的串流是哪一家?
傑克索恩:是亞馬遜,不過這已經不是秘密了。史蒂芬談過這件事,不過我比史蒂芬慎重一些,不過就是亞馬遜。
The Playlist:你寫了第一集的劇本,不過你知道結局嗎?
傑克索恩:知道,我從一開始就知道結局會長怎樣,而同時我也一直知道第四集將會是史蒂芬一飛沖天的作品,你知道我的意思嗎?我一直都這麼想,沒有一個演員比史蒂芬更讓我念念不忘,他是那個總是在我腦海中的演員,我可以想像我單純為了他而創作出台詞,就算那個作品他沒有演出也一樣,我單純發現我是為了史蒂芬而寫出那些台詞,我知道到了最後一集,會讓大家覺得,「讓我看看他蝴蝶翅膀上的每一個顏色。」
我一直都知道他會非常出色,然後克里絲出現了,扮演他的妻子,我必須跟你說,克莉絲丁特馬克(Christine Tremarco)的入圍是整件事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因為有一些演員必須抓住鎂光燈,但有些演員不需要,但她就是如此的出色,因此她能入圍對我跟史蒂芬而言意義重大。
克莉絲丁特馬克(左)在片中飾演傑米的母親。
The Playlist:第一集底定了戲劇衝突,以及角色的生活樣貌,在你知道結局的情況下,你是如何決定第二、第三以及第四集的走向?
傑克索恩:嗯,我們的想法是,我們想要深入了解教育體系,我們想要探索傑米在學校受到什麼樣的教育?我們希樣學校教育為傑米的所做所為付出一些責任,你無法把責任單純推給某個環境,因此我們決定讓教育系統為發生在傑米身上的一切,以及傑米的行為負上一些責任,所以,這就是第二集,我們試著在學校裡講述一集故事。
然後,第三集,我們試著進入傑米的內心,讓我們花一點時間陪他,一起卸下他的武裝,最後,第四集,了解他的父母親以及他的成長背景,雖然史蒂芬說過,他不想要怪罪傑米的父母,不過他們依舊要負起一些責任,同時他們也是塑造他性格的原因之一,所以,如果我們要理解傑米,我們要完全理解他的每一個層面,我們就必須從頭理解,就像,我們在第一集就知道犯人是他了,所以它最終成為了一個「為什麼」的問題,而不是「誰做的」,而為什麼這個問題,成為了每一集的基調。
The Playlist:你做了多少研究,才不僅讓你了解了非自願單身文化,也了解像傑米這樣的孩子在司法體系中會遭遇什麼?你的研究結果中最讓你驚訝的是什麼?
傑克索恩:做了非常多的研究,同時也跟非常多的年輕人聊過,也看了很多書籍,並且花了很多時間在網路不同的地方,試圖了解不僅僅是像安德魯泰特(Anndew Tate)那種生活在瀑布頂端的人物,而是試著理解在瀑布中間的年輕人之間的交流方式與他們製作的影片、當中談論的遊戲、電影或各種話題。所以我花了一點時間,就是一直看著那些影片,試著理解他們發生了什麼事?這些年輕的男孩正在想什麼?有一些一開始就能理解,但一路走來,我們也發現了很多關於非自願單身文化和男性圈的事情,其實,在我摸索這一切之前,我就已經寫了第一集很多東西了,我們不斷地研究、思考,但覺得始終有些事情遺漏了,我知道有一些還是沒有寫進去,然後這些議題就出現了,我重寫了第一集,我的寫作方式傾向於不斷嘗試,而不是一開始就把所有事情安排好。
我試著一天寫 10 到 12 頁,其實大概有 2 到 3 頁是有價值的,最後我會把它收錄在劇本裡面,這大概就是我的命中率,所以,整個創作的過程有點像是走進了死巷子,回到起點,倒帶,重新開始,試著找出答案;有趣的是,為了重新開始,你不得不刪除很多內容,因為你一直在試圖透過鏡頭想像與觀察。
《混沌少年時》也探討了教育體制產生的問題。
The Playlist:艾琳飾演的角色是一名司法單位的精神科醫生,你有與任何她這樣職位的人聊過嗎?他們告訴了你們什麼?
傑克索恩:很多。而有趣的是,當你和一個年輕人交談時,尤其是當你和一個問題少年交談時,你在那個房間的職責是什麼?但我能跟你說,其實沒有標準答案,這麼多人選擇了這麼多不同的道路,這也是讓我感到驚訝的地方,整個系統居然如此的個人化與獨特化。我們確實有一位心理學家隨時在片場,同時保護歐文(的心理狀態),這讓我們非常安心;而在片場和她交談也很有意思,因為她會做出跟在那個房間發生的事情截然不同的舉動,
我發現這一代男孩比我想像的更加有趣的地方在於,他們是如此與眾不同,有一份來自英國國民健保署(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的數據,調查範圍涵蓋了所有年輕人,顯示過去 10 年在網路的影響之下,年輕人戶外的事故率下降了 70%,不過自殘率上升了 93%,顯示了他們停止出門,但開始傷害自己。這些讓我感到不安的發現還包括了一些個案,比如說我和一名女孩聊天時,她告訴我,「我在學校的時候不會說話,因為有一群男孩,無論我做了什麼事,他們都會霸凌我,而我害怕他們。」
我後來有跟工會代表聊過這件事,他們告訴我,確實存在一些霸凌事件,我發現這一切沒有任何書面記錄,所以我無法提供佐證,但這是我聽說的一些故事,還有一些真實虐待的案例,不單單是言語上的,而是針對女教師實際的身體虐待,這樣的比例不斷不斷的在增加;有這樣一種男孩,當然不是所有男孩,遠非如此,但確實有一種男孩正被捲入一些非常非常令人不安的事情當中。
所以這些事情讓我們坐立難安並且感到擔憂,他們不會全部都變成傑米,對吧?我並不是說他們最後都會變成像傑米那樣,我也並不是說非自願單身文化導致了謀殺,我想要說的是,我們的孩子現在正在面臨一些問題,而我對此感到擔憂。
艾琳多爾蒂在片中飾演一名精神科醫師,也憑藉著此角榮獲艾美獎迷你影集最佳女配角獎
The Playlist:以這樣題材,你認為這個影集為何會引起共鳴?它已經成為 NETFLIX 歷史上收視最好的作品之一了。
傑克索恩:說實話,我現在也還在思考這問題,我們從來沒有預期會這樣,這齣劇並不是為這種規模的觀眾撰寫或是製作的,如果我能夠知道的話,那我下一個案子也會用同樣的方式撰寫,因為真的說實話,我們真的嚇傻了。如果要我猜的話,電視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相當有趣,我認為目前有一群拍電視的人,開始用電影的思維製作電視,至於電影,則是開始出現那些不尋常的作法取代了過去正規的作法,你會開始看到一些奇怪的事情發生,無論是《寄生上流》或是《粗獷派建築師》,你知道我的意思嗎?你會開始看到人們被吸引到不同的領域當中。
我認為過去因為勞勃麥基(Robert McKee,好萊塢編劇教父)致力於各種媒介的探索,以至於人們能夠理解這些事物的節奏,如果你能打破這個節奏,並且感覺真實可信...不過我覺得要找到方式打破節奏、同時又能夠做出具有說服力的作品,是一件非常非常難的事情;對我而言,我會說《汪達幻視》(WandaVision)就是那種讓我坐起來驚嘆「天哪,他們是怎麼做到的?」的那種影集,而不是「喔喔等等 15 分鐘之後就會開始出現劇情轉折了,然後在 28 分鐘的時候會出現情感高潮戲,最後三分鐘會給我一個重要訊息,帶領我進入下一集」的那種劇。
這大概就是電視過去 10 年的狀況,並不是 HBO 的黃金年代,就是某個時期,我認為如果你能找到一個方式挑戰那個節奏,吸引到人們的注意,他們就會放下他們的手機,一旦你讓他們放下手機,你就成功了。所以我覺得我們成為了其中的一份子,不過我不知道我們是如何辦到的,我同時也在試著打破常規,因為我覺得這就是當下你做事的方式,我認為人們對於這類的事物非常渴望,但你必須要先說服那些掌權的人,能否通過嘗試期,這很可怕。
The Playlist:你會害怕嘗試製作續集嗎?有人說《混沌少年時》準備要拍第二季,或是說不同版本的故事。
傑克索恩:我最喜歡的電影是《E.T.外星人》,對吧?我有刺「Be Good」刺青在我的手腕上,而我的兒子叫做艾略特,對吧?我一直著迷於《E.T.外星人2》,並關注過各種不同的版本,但從來都不想看《E.T.外星人2》,我並不是想要把自己放在跟《E.T.外星人》同一個等級上,因為沒有什麼作品能夠跟它比擬;但我確實想要再跟同一批人合作,同時我們也在找尋適合我們的故事,可以讓我們以不同的做法再次嘗試一鏡到底,透過不同的方式拍攝對話,並使用我們學到的東西來創造更好的作品。
完整訪問:The Play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