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Sebox
當你要去看電影時,什麼因素是決定你選擇一部電影的關鍵呢?從1913年的《凱思琳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Kathlyn)開始,電影這個娛樂出現了「預告」這個關鍵,慢慢演變成為現在多數人選擇電影的重要因素,不過好的電影預告並不代表好電影,有些電影預告甚至會毀了整部電影,不論是爆雷或是把所有精采的段落剪出來,或是不知所云的預告,都有可能會造成電影本身的傷害。
隨著《名模大間諜2》(Zoolander II)、《美國隊長3:內戰》(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都在預告上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外電媒體 Collider 整理出了六種最容易破壞電影的預告類型,更加以舉例這些類型是如何毀掉一部電影,快來看看有沒有你也受不了的預告類型吧!
「太多訊息」型預告(Too Much Information)
電影《野東西》(Wild Things)在1998年上映,這部電影的確充滿了峰迴路轉的劇情發展,但這類型的驚悚電影賣的可就是這些編劇精心安排的轉折,只不過在短短2分半的預告裡面,我們已經知道了這個性侵女學生的案件根本是個局中局,而且局中局中間還有局,說真的給出了這麼多資訊觀眾看預告就夠了,誰還要去電影院看呢?
「高潮爆光光」型預告(Deflate the Climax)
傑夫布里吉(Jeff Bridges)與提姆羅賓斯(Tim Robbins)於1999年演出的《無懈可擊》(Arlington Road),講述一個看似平凡的家庭移居到華盛頓,私底下卻是潛藏的恐怖分子。不要怪我把他們家是恐怖份子這件事情講出來,因為預告裡面已經清楚告訴你,提姆羅賓斯演的角色並不是他自稱的那個樣子,而電影劇情一定會發展到FBI被攻擊,傑夫在電影中的小孩也會被綁架,好阿,現在我是要看什麼?
「多給點訊息吧」型預告(Needs More Info)
相對於前面兩個傳遞太多訊息的預告類型,這個類型反而是誤導了大家的方向,由布萊德彼特(Brad Pitt)主演的《殺戮行動》(Kill Them Soflty),改編暢銷小說甚至入圍坎城影展,這個預告完完全全把這部電影定型為一部美國黑幫幹架的作品。然而,這個文本其實是設定在美國經濟衰敗時期,連黑幫內部的經濟都出現了問題,其中更有許多黑色幽默的自嘲,以及對於資本主義暴力的控訴,不過在預告中「完全」看不出來。
「讓我們迎合錯誤的觀眾」型預告(Let’s Pander To The Wrong Crowd)
湯姆哈迪(Tom Hardy)與喬爾埃哲頓(Joel Edgerton)主演的《勇者無敵》(Warrior)實在是一部非常值得任何觀眾欣賞的電影,故事主要圍繞在一對因為家庭破散而失散的兄弟,最後見面卻是在擂台上準備對打,兩個人各自有各自的苦衷,選擇拳擊這條路並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然而預告看起來完全像是一部號召摔角、格鬥賽粉絲們來看的電影,包括最後一幕兄弟對打的戲碼,幾乎捨棄掉了他們心靈最破碎也是整部電影精髓的一段,真的到電影院看電影的摔角迷們可是會大失所望阿!
「忘記少既是多」型預告(We Forgot That Less Is More)
看完了以上幾種容易毀掉一部電影的預告類型,這個類型可以算是筆者認為最可惜的一種,由《復仇者聯盟》(Avengers)導演喬斯溫登(Joss Whedon)監製的《詭屋》(The Cabbin in the Woods)在2012年推出,當時有一支前導預告只把鳥撞上防護網的畫面給大家看,筆者當時完全對這部電影的印象改觀,然而隨著完整版的預告釋出後,相信大家都可以感受到似乎已經看完了整部電影,因為不僅是這個「鬼屋」有點問題被點了出來,連幕後控制的畫面都出現在預告中,真是可惜了這一部好作品。
「What The Fxxk」型預告(WTF)
這個類型的預告同樣是爆雷給大家知道,但說真的有些雷有沒有爆預告都還是可以順暢進行阿!《震撼擂台》(Southpaw)找來傑克葛倫霍(Jake Gyllenhaal)飾演一個拳擊手,瑞秋麥亞當斯(Rachel McAdams)飾演他的老婆,講述一個拳擊手如何面對家庭創傷所造成的問題,一步步提振自己再次站起來。最令人不解的就是,比《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還快速的發便當給女主角,究竟是想要表達什麼樣的訊息,我們大可以透過其他部分了解傑克被迫與家人拆散,根本不用賜瑞秋死阿!看完預告真的就會冒出「WTF」在腦袋裡...
無論你認為預告要爆雷比較好或是不爆雷比較好,每一部電影一定有適合這部電影的宣傳方式,當然預告好看以外電影本身也要好看才行,如果電影好看就不會有那麼多人在意電影的片頭是用什麼字體呈現標準字了。其實也有許多電影的預告根本片段根本就沒有在正片裡面,反而造成了非常強烈的迴響,或許在電影宣傳上電影公司要多思考一下,這部電影究竟要從何處吸引人,才能打中真正的目標觀眾,讓更多人想要買票進戲院看電影。(Col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