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影說一個故事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客觀描述事實、可以強化主觀意識,加入自己的批判。《不存在的房間》改編自震驚全球的奧地利亂倫囚禁事件,大可用各種聳動、殘酷的手法去處理整部作品,但它選擇了最溫柔的口吻去敘述這個故事,沒有太多的罪恨,只有很多的愛。
「我想要保護他,讓他相信這是美好的地方。」房間是枷鎖,是不見天日的牢籠,但喬伊絞盡腦汁讓它成為傑克美好的童年,童話般的謊言、伸展操、畫畫、烤蛋糕…種種努力的過程真的讓人看了很揪心。身為觀眾的我們明白現實中這樣生活的扭曲,但喬伊將一切抑鬱、壓力和責任都默默承受了,只為了在陰暗的房間中替傑克的心留下明亮的角落。為母則強或許已是陳腔濫調了,但喬伊的過度勇敢和堅強還是讓人心疼,尤其是當看著她把傑克抱進衣櫥,獨自面對老尼克的那一幕,又怎能不讓人鼻酸。
"The world is so big. The room is just one stinky part of it." 這是喬伊無法向傑克解釋的真相,對一個 5 歲的小男孩來說這裡是溫暖的全世界,否定了這裡也等於否定了他的全部。殘酷的真實換來傑克的憤怒、不諒解,一句哭吼 "I don't believe in your stinky world!" 也擊碎了喬伊僅存的希望。可是到了隔天,媽媽再次說起童話故事,傑克也開始學習理解真正的世界,不為別的,只因為對方是最愛的人,永遠值得自己再努力一次、勇敢一次。
逃離出來的世界還是有殘酷的時刻,傑克必須學著認識脫離媽媽保護的新環境,終於能夠放鬆下來的喬伊卻在堅強太久後徹底瓦解。她面對著恐懼、自責、怨懟…等等心理壓力,同時還被犀利尖銳的訪談問題逼迫著。她怪罪著沒辦法接受兒子的父親,也怪罪著母親要有愛心的叮嚀讓自己落入陌生人的陷阱,但我想更多其實是怪罪自己。記者的質問讓喬伊動搖了,懷疑著自己全心付出的愛會不會其實只是一種自私?可是旁觀的人們又有什麼立場去決定什麼是對傑克最好的選擇?喬伊是一個狼狽而勇敢的母親,不過或許我們都忘了五年前誕下傑克的她還是個未滿 20 歲的孩子,這五年來她或許不完美,或許無助,但是她真的盡力了。
因為有彼此,所以我們存在著。喬伊說「我不是一個好媽媽」,「但妳是媽媽呀!」傑克的回答是如此的單純而充滿愛,在這個五歲小孩的世界裡愛就是用力支持、用力珍惜著身旁的人,但透過這樣簡單的力量,他救了媽媽也療癒了每顆受傷的心,就像一到暖流溫熱撫平了每道傷口。人們都必須學著和最不堪的自己相處,而這部電影最動人之處就是告訴你:即便這樣的過程充滿了傷痛,也不需要自己一個人當超人承擔,可以痛苦,也可以崩潰。因為愛與被愛的信念和羈絆讓人脆弱,卻又同時純粹的充滿力量。「愛」正是這部電影最強大的魔法。
如果用嚴苛一點的角度看這部電影,它當然有一些缺點。在節奏的掌握上,前半房間內的互動以及逃脫都算緊湊流暢,壓力、不安的氛圍也拿捏得相當好,但走到後半就有點鬆散掉了。人物心境和轉折其實都有抓到大方向,只可惜最後沒有足夠篇幅推展出去。另外,電影多次使用傑克的旁白來當作故事段落之間的橋梁,在沒有交代又太頻繁的情況下,反而顯現了劇本串接上的問題,但在布麗拉森(Brie Larson)和雅各特蘭姆雷(Jacob Tremblay)兩人真摯自然的互動下,整體而言還是一部瑕不掩瑜的動人佳作。
不過何必這麼認真看待這些問題呢?至少,我不在乎。這是一個令人心碎的故事,一段傷痕累累的過往,但最後我願意相信即便在最不堪的傷痛中都有著美好而動人的溫柔。每當喬伊看著傑克時,她看到了什麼?是不堪傷痕的印記,卻也是生命中最依賴的珍貴力量。即便這是道來自黑暗的光,但仍溫暖柔和的像太陽。
電影的最後,兩人再次回到原本的房間,從外面看著曾經的全世界。小傑克的故事該從哪裡談起呢?如果從他的出生、他的父親談起,那會是一個殘忍而駭人的故事,但若從這個充滿愛的房間談起,這或許真的是世上最美好的奇蹟,一個有時候愛真的能拯救一切的奇蹟。(多藍對不起~)